中医解读失眠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上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失眠在临床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至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乎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助康网认为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失眠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阴血亏损,不能上荣以养心神,以致神不守舍而引起失眠。如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血不养神,则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又如心肾阴虚,心火亢盛,心神被扰,也可引起失眠,常表现为心烦不眠,并伴有耳鸣、潮热、盗汗等症。
二是痰火食积等邪气干扰所致失眠。如痰火扰心,则见心烦失虑,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等症。又如食停胃腑、胃气不和,以致影响睡眠,常表现为睡时易醒。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并兼有脘闷嗳气,腹胀不舒等症。此外,年老气血虚弱,阳不交阴,亦可导致失眠。
上述是助康网中医专家对于失眠的病理解读,鉴于中医对于治疗失眠的独特疗效,很多失眠患者常求治于中医,借助中药方剂改善睡眠质量,解除失眠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痛苦。
转载请标明摘自 中国中医助康顽固失眠网www.zhukang120.net/diesase/?DisI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