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治愈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病证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盛衰情况以指导施治,是治疗的依据。因此,从临床治疗的实际出发,本病辨证应重在病因辨证和经络辨证,病因辨证适用于药物内治治疗,亦指导经络辨证;经络辨证适用于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既以病因辨证为指导,亦与病因辨证相协互补。
(1)肾精虚损,筋骨失养:
腰背腿痛酸软无力,疼痛绵绵,喜揉喜按,遇劳则重,休息则轻,常反复发作。或有耳聋耳鸣,动作迟缓,足痿失用。若伴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偏肾阴不足;若伴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少腹拘急。面色觥白,舌淡而白润,脉沉弱,为偏肾阳不足。
(2)跌仆闪挫,气血瘀滞:
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剧增,或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扶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3)寒温内侵,阻遏经脉:
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缓怠,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燥则稍缓,虽静卧、休逸疼痛亦难明显减轻,甚或加重,其病史一般较长,且渐渐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沉缓或濡缓。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上证寒湿郁久,可化为湿热,则兼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变证。
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孔彪儒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至今行医近50年,凭借祖传高超医术和几十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一生救人无数,医德高尚,为人们所尊敬。 尤其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更是具有较高建树,为很多患者解除了久治不愈的病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