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和治疗眩晕症
(一)肝阳上亢:突然的眩晕耳鸣,头胀痛,眠浅多梦,口苦为主,多用天麻钩藤饮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二)气血亏虚:眩晕渐进,伴随面色苍白,头发乾枯,唇甲没有血色,心悸,胃口变差,常用归脾汤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三)肾精不足:多见于熬夜劳累及中老年人,会有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如果伴有五心烦热(胸口及手足心烦热),是肾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如果伴随手脚冰冷严重,是属于肾阳虚,会用八味地黄丸。
(四)痰湿中阻:眩晕同时有头昏重,胸闷、恶心、胃口变差、嗜睡倦怠,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针灸是一种国外接受的传统疗法,因其简单好用。传统中医针刺眩晕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神门、耳门、内关、合谷、足三里、肾俞、关元、风池等穴位,每周针刺二次,每次留针二十分钟。或用耳心点、耳神门点、耳肾点、内耳点等穴,进行耳穴埋针,每次留针一周,来改善眩晕病症。
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玄参、龙骨、牡蛎、代赭石、龟板、天麻、钩藤、夏枯草、夜交藤、牛膝。
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茯苓、橘红、天麻、牡蛎、泽泻、竹茹。
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党参、白术、茯神、当归、炒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甘草、大枣10枚。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菟丝子、女贞子、肉苁蓉、山萸肉、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