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骼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系血源性感染。其他尚有外伤或邻近软组织感染而蔓延所致。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及手术疗法,但久病患者,致病菌对抗菌素已不敏感,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死腔、瘘道流脓反复不愈,实为骨科难治病之一。
一、临床表现
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期病人往往有发冷、发热、体温有时可高达40度左右,患病的部位出现疼痛,且逐步加剧,呈持续性剧痛,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和肢体活动障碍,如果此时治疗不彻底,即可转变成慢性骨髓炎,慢性期病人表现为“伤口多年来时发时愈” 这种伤口常常脓液不多,也没有明显疼痛,有时可能自己愈合,但间隔一定时期伤口又会红肿、疼痛、破溃后症状消失、反复发作、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有时会有小的碎骨片从伤口流出,X线摄片检查,需在发病10日后才能发现脓肿或骨质破坏的阴影,迟者发病四周后才能见到骨质破坏的表现,慢性期进行X线拍片检,可以了解有无“死骨”和病变范围。
二、检查
(1)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2)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
三、诊断
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要点
1、急性期(附骨疽)
(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
(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
(4)X线照片检查: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2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
2 、慢性期(附骨疽)
(1)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病史。
(2)常有一个或多个瘘管,反复排出脓液或死骨,脓出不畅时,局部疼痛、肿胀、焮热。
(3)形体消瘦、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或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
(4)X线照片检查可见死骨,空洞和新生骨的包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