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脊髓空洞症痛苦,这些康复方法请收好!
脊髓空洞症,这一慢性且隐匿起病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进行性脊髓病。了解它的症状十分关键,其空洞部位的脊髓外观可能正常,也可能呈梭形膨大或显萎缩。空洞腔内充满液体,通常与中央管相通,洞壁由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构成,常位于脊髓下颈段及上胸段的前后灰质连合及一侧或两侧后角基底部,范围和形状都有多种可能。作为一种人体脊髓产生管状空洞的神经科疾病,很多患者都关心:平时可以做肢体运动吗?又该如何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呢?
一、肢体康复锻炼辅助治疗方法
改善关节活动度:为预防关节僵直、挛缩、畸形,对患肢要进行关节全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先从近端大关节开始,再到远小关节。依据各关节功能做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增大,循序渐进,直至达到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天进行2~3次。
保持肢体功能位:功能位能让患者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的体位。对于颈髓损伤患者,上肢应保持内收伸直位,防止上臂外展、前臂屈曲的异常体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枕头或砂袋,防止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垫一毛巾卷,使膝微屈,踝关节处于90°中间位,足下与床架间加用软垫,防止足下垂。同时,对患肢进行按摩,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宜重、时间宜短;痉挛性瘫痪手法宜轻、时间宜长。
增强肌力训练:胸腰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以主动锻炼为主,提高上肢及躯干肌力,从而带动下肢运动。教会患者床上翻身方法,并进行起坐训练。训练床与轮椅的转换,扶架站立及扶步行车行走,逐步过渡到拄拐行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助力运动或抗阻训练。随着肌力增强,加强耐力训练。
二、对患者身体有益的日常事项
心理护理: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不仅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护理: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汽水、红茶饮料等。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营养护理:摄取足量蛋白质,多摄入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的物质,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控制体重并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的能量消耗。
合理活动:活动各个关节,尤其是瘫痪部位以下大小关节,动作要轻柔,每个关节每日活动2次,每次1~2分钟,按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活动。
预防并发症:注意防寒、防感冒,冬季阳光充足时可晒太阳,春季不要过早换衣物。
卫生护理:褥疮是急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不要擦破皮,还要考虑脊椎的稳定度。
日常护理:煮、食、烹、调时避免使用猪油,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海鲜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三、保守治疗的选择——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
治疗脊髓空洞症,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效果颇佳。它是针对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研制的复方中药配方。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空洞康复汤还通过祛风除湿、养心补肾等方法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加强新陈代谢,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神经重新支配肌肉,逆转肌肉萎缩。通过对机体特定区域的中药治疗,促使患者脑部及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修复神经纤维损伤,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增强神经支配外周肌群的作用,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
温馨提示:如有疑问,可免费咨询微信kbr997,或拨打电话:15689773940(微信同号),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认真解答你的疑问。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全面呵护患者身心健康。
做好脊髓空洞症的日常合理护理,配合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治疗、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每一位脊髓空洞症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早日恢复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