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诊断要点和检查治疗分析
脊髓空洞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脊髓病,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空洞多发生在脊髓颈、胸段,如病变侵及脑干,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要点
1.半衫状节段性的痛觉分离性感觉障碍。
2.患侧上肢与手部肌肉萎缩及因神经营养障碍而致的形态与外貌异常。
3.脊柱侧弯畸形。
4.亦可见双下肢无力,双下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征阳性。
5.成年后起病,进展缓慢。
脊髓空洞症的辅助检查
1.x射线及CT:部分病例x射线平片和CT平扫可见延髓小脑扁桃下疝(Arnold一Chiari畸形)、扁平颅底、脊柱裂、脊椎融合、Charcot关节及其他畸形,但CT平扫很难发现空洞。
2.脊髓造影:可见脊髓受压或增宽,轻者无明显异常。
3.CTMM:CTMM即CT脊髓造影延时扫描,为脊髓造影后延时4~6h甚至12~24h再进行CT扫描,如髓内出现高密度造影剂所充盈的空洞即可确诊,其内CT值应高达100Hu以上。横断面脊髓外形可增粗变圆,呈规则或不规则环状,空洞较大者脊髓菲薄。空洞坍塌时可显示脊髓萎缩。
4.核素扫描:可以明确空洞的范围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
5.MRI:MRI是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可作首选。能直接显示空洞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分隔以及脊髓增粗或合并其他异常。空洞为长T1,T2信号,矢状面呈“竹节”状或“串珠”状,横断面呈“项圈”状。空洞塌陷后则表现为脊髓萎缩变细。
6.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主要累及脊髓灰质后柱、前柱、侧柱,晚期主要侵犯后索、侧索。可见N13异常(波幅明显减低或消失)。肌电图多呈上肢的神经原性损害,前角细胞损害时出现失神经电位,其异常范围多比临床广泛,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正常,用SEP可以发现中枢段传导异常,F波也可以发现潜伏期有明显延长。经手术将空洞内液体分流后,F波潜伏期可以缩短。
科学检查确诊脊髓空洞症后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其中“空洞康复汤”是中药验方,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其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入药,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空洞康复汤高效药物成份能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迅速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脊髓神经修复酶能够直达病灶,迅速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消除并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