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检查方法有什么
脊髓空洞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脊髓病,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因此,很多患者都深受其害,因此我们平时若察觉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时的诊断出所患疾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检查如何做?有哪些检查方法?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检查方法主要有什么?
1、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大多正常空洞大时也可致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2、X线摄片可证实所伴有的骨骼畸形脊髓磺油造影可见脊髓增宽延迟脊髓造影。
3、CT扫描及脊髓磁共振象可显示空洞的部位形态与范围尤以后者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4、肌力:先观察自主流动时肢体动度,再用作对抗动作的方式测试上、下肢伸肌和屈肌的肌力,双手的握力和分指力等。须排除因痛苦悲伤、关节强直或肌张力过高所致的流动受限。
5、肌容积:观察、触摸肢体、躯干乃至颜面的有无肌肉萎缩及其分布情况,两侧对比。必要时用尺测理骨性标志如髌、踝、腕骨上下一定间隔处两侧肢体对等位置上的周径。
影像学检查
1、MRI
矢状面图像能清晰地显示空洞全貌。T1加权图像表现脊髓中央低信号的管状扩张,T2加权图像上空洞内液呈高信号,无论T1或T2加权图像,空洞内液信号均匀一致。横断面上空洞多呈圆形,有时形态不规则或双腔形,边缘清楚光滑。在空洞的上、下两端常有胶质增生,当增生的胶质组织在空洞内形成分隔时,空洞呈多房性或腊肠状。空洞相应节段的脊髓均匀膨大。由于脑脊液的搏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这种现象称为脑脊液流空现象。脊髓空洞内液与脑脊液相交通,并可具有搏动,因此这些病人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到低信号的流空现象,与T1加权所见颇为相似。由于空洞内液搏动程度不同,信号缺失区的形态可与T1加权时的范围不一致。多房性空洞由于分隔的存在导致搏动较弱,流空现象出现率较低,但当其交通以后空洞内流空现象出现率明显增多,因此如发现流空现象缺失则提示多房分隔的存在。非搏动性空洞常为单发,其长度直径均小,施行分流术后空洞内搏动幅度减弱甚至消失,因此空洞内流空现象的观察亦可作为手术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有效工具,在绝大多数病例均能显示脊髓空洞以及其伸展范围和大小。
2、CT扫描
80%的空洞可在CT平扫时被发现,表现为髓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囊腔,其CT值与相应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相同,平均较相应节段脊髓CT值低15Hu,相应脊髓外形膨大。少数空洞内压力较低而呈萎缩状态,此时其外形欠规则。当空洞较小或含蛋白量较高时,平扫可能漏诊。椎管内碘水造影CT延迟扫描,可在脊髓空洞内见到高密度造影剂。当空洞部直接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时,造影剂可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或第四脑室的交通进入空洞,因此,注射造影剂后延迟扫描发现髓内高密度影的机会较高。伴发脊髓肿瘤时,脊髓不规则膨大,密度不均,空洞壁可较厚。外伤后脊髓空洞常呈偏心性,其内常可见分隔。
正确诊断检查脊髓空洞症,确诊后就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科学的治疗方式对症治疗。中药验方研制的验方——空洞康复汤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正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治本求因的原则,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通过祛风除湿、养心补肾等方法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加强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神经重新支配肌肉,逆转肌肉萎缩。
空洞康复汤所含的名贵中药成份,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