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脊髓空洞症的分型及治疗
中医专家指出,基于脊髓空洞症大多由于先天性病因所导致,以肾虚为主,且病程进展缓慢,久病必虚,临床多以肾、脾、肝三脏之虚证多见。
我们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医家经验,分为三型施治。
脾肾虚衰型: 本型多见于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或肝旺乘脾,而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虚,或久病脾肾两伤,或劳累过度损伤脾肾,而致脾肾两虚,阳气不足,阴精亏虚,脏腑、筋脉、肌肉失养,发为痿病。起病快慢不定,病程长短不一,有的会反复发作。
症见手指麻木,痛温觉迟钝,肌力减退,活动欠灵,鱼际肉萎,逐渐延及上肢,伴见肌体软弱无力,形寒畏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肌肉萎缩,甚则瘫痪。口淡纳呆食少,大便溏薄或不爽,舌质淡胖苔白,脉虚缓,或沉细无力。治宜健脾温肾,益气养血,佐以濡筋舒筋。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或左归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肾虚髓空型:患者四肢可见麻木不仁,不知痛温,表面皮肤干燥,触之有感,肌肉萎缩,运动无力,脊柱弯曲或侧弯,形寒肢冷,反应迟钝。虽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四末,但病位在肾督、脊髓。精生髓,精充髓满而充实,精亏髓减空而不实;肾精化生肾气以充养督脉,精足气充督脉充盈,精亏气少督脉空虚。
先天精气不足,发育畸形,脊髓不满,督脉未充;后天调养失当,肾精亏损,脊髓失养,督脉失充或脊髓外伤,督脉受损,是以肾精亏损、督脉空虚,肌肉百骸失于温煦濡养则表现为肌萎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督脉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故见畏寒肢冷;膀胱气化失司,可有小便频数;督脉空虚,髓海不足,则有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及步态不稳。多见舌质淡胖,苔薄色暗,舌边齿痕,脉沉细涩。治宜填精益髓,充养督脉。在临床上宜选填肾精,温督脉之药,如右归饮、龟鹿二仙胶,既有益精生血之能,又兼有温养督脉之效。
肝肾亏虚型 :本型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肾,或酒色太过,耗伤肾精,精不生血,而致气血阴精亏虚,脏腑肌肉筋脉失养,发为痿病。一般起病慢,病程长。症见下肢痿弱无力,肢麻肉削,下肢挛急,不能久立,步履艰行,肌束颤抖,手呈鹰爪,肤干粗糙,爪甲脆松,少见指端溃破及坏死,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舌质红绛,脉象弦细。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治疗脊髓空洞症目前效果显著的是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它正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断挖掘祖国的传统医方,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治本求因的原则,精选数十味中药研制而成的,它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空洞康复汤通过祛风除湿、养心补肾等方法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加强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神经重新支配肌肉,逆转肌肉萎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患者体内免疫沉积物的降解和代谢清除,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供应,激活肌群中的肌肉卫星细胞(肌源性干细胞),使肌肉大量生成,从而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