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面肌萎缩的病因
面肌萎缩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导致面肌萎缩的发生原因?
导致面积萎缩发病的因素主要有:
1、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2、肌源性肌萎缩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都是引起面肌萎缩的原因。
3、废用性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原因性肌萎缩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由此可见,引起面肌萎缩的其中原因之一是脊髓空洞症。而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称为延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等。
其中运动障碍: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支配区域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缺失,颈膨大区空洞致双手肌肉明显萎缩,呈“鹰爪”样。空洞发展晚期可出现病变水平以下锥体束征,累及侧柱交感神经中枢(C8~T2侧角)出现同侧Horner征。空洞内发生出血病情可突然恶化。
神经营养性障碍:皮肤营养障碍表现皮肤增厚、过度角化,皮肤及手指苍白,受伤后难以愈合,痛觉缺失区的表皮烫伤、外伤可造成顽固性溃疡及瘢痕形成,甚至指、趾节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称为Morvan征。晚期可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小便失禁。关节痛觉缺失可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明显骨摩擦音而无疼痛感,称为夏科关节(Charcotjoint),是本病特征之一。其他先天畸形如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颈肋和弓形足等常合并存在。
空洞可累及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可出现面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呈洋葱皮样分布,由外侧向鼻唇部发展;面神经核受损可出现周围性面瘫;疑核受损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球麻痹症状;舌下神经核受损可出现伸舌偏向患侧,同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前庭小脑传导束受损,可表现为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及步态不稳。
治疗脊髓空洞症面肌萎缩采用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效果显著,其精选多种名贵中药入药,是专业治疗配方,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迅速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感觉丧失等症状。同时使脊髓周围的神经重新连接缝合后,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