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应注意心态 不要身体偏瘫 心也“偏瘫”
说起脑血管疾病,人们通常的印象就是偏瘫。脑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位于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疾病的前列。
偏瘫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其发病往往急骤,且后果严重。一般来说,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常为脑血栓长期得不到根治而导致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但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更严重的并不是身体上的瘫痪,一些患者由于脑血栓病导致偏瘫,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心里上便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有些患者甚至想到轻生,这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偏瘫患者因肢体出现瘫痪而焦虑不安,产生各种并发症。轻则出现抑郁、忧愁的精神状态,厌食、嗜睡等表现;重则会出现拒绝治疗,失望轻生的念头。这将严重影响病情的康复。
专家介绍,偏瘫患者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专家介绍说,偏瘫患者不仅要注意在病症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关节锻炼,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这在很大一方面都需要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在心理治疗中,要帮助病人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动脱一支杂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最好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增进病人的心身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病人,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病人。对待病人的合理需要,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
偏瘫病人的心理障碍往往从“认识活动”障碍开始
偏瘫病人的心理障碍往往从认识活动障碍开始,进一步引起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因此,不能单独依靠使用药物来恢复病人脑神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从简到繁,指导病人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帮助他去重新认识周围事物。只要病情许可,还应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适当地进行锻炼,日常生活尽量做到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交活动,逐渐恢复对社会的适应,这对病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对于偏瘫患者来说,生理上的瘫痪并不可怕,只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恢复的,但心理上的“瘫痪”将是十分严重的。偏瘫患者应明确看到这一点,并在心理上克服对病症的畏惧偏瘫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肢体瘫痪,行动不便,交流困难,心理障碍重。
偏瘫患者由于四肢的功能障碍,有许多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专人照顾,容易产生“给家庭、给社会添负担。是一个累赘”的想法,整天思想压抑,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对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促进患者自立,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懂得尽管自己身体存在功能障碍,但要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家庭和社会有意义的工作。要让患者认识到偏瘫活动受限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通过恢复肢体功能得到改善的,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保持乐观的态度。要不断鼓励患者,即使有一个小小的进步。也要赞扬他,使其增强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在长期的功能恢复锻炼中积极配合治疗。
专家表示,偏瘫患者只要勇敢与病症做斗争,积极接受治疗,并坚持进行锻炼,瘫痪是病情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