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开创子宫脱垂治疗新时代!
本病早在隋代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篇内就专门列有“阴挺出下脱候”及有关论述。《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脑络损伤,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又言:“产后阴脱,玉门不闭,因坐产努力,举动房劳所致。”陈修园的《女科要旨》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都有所发挥,书中云:“阴挺证,甚者突出一二寸或三四寸;大如指或大如拳;其形如蛇、如瓜、如香菌、如虾蟆不一;或出血水不断,或干枯木润,或痛痒,或顽麻者……轻者但觉阴中滞得;而无其形,或有形亦不甚显,无甚痛害。”上述描述与现代医学对子宫脱垂的认识基本相同。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多因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导致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收摄无权;或因分娩时处理不当,伤损胞络,胞络失系;或产育过多,房室所伤,肾气亏虚,冲任不固;或素体虚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责,失于固摄所致。
中医辩证治疗子宫脱垂
本病病机总由正虚,但临床上应着重区分气虚、肾虚或虚中挟实三种证型。神疲气馁、小腹下坠者,多属气虚;经常腰酸膝软,腹坠溲勤者,多属肾虚;脱垂的子宫表面溃烂,带下淋漓者,乃兼挟湿热,临床当细心查辨。
(一)气虚
【主证】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脾主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坠,子宫下脱;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补气升提。
(二)肾虚
【主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则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坠;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肾精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均为肾虚所致。
【治法】补肾固脱。
(三)湿热
【主证】子宫脱出阴道口外,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或黄腻,脉或沉乏力。
【分析】由于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导致子宫长期脱出于阴道口外,受衣裤摩擦损伤,易为湿热邪毒侵袭,蕴结于下,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湿热蕴于下焦,则小便灼热;湿热上蒸则日苦口干,舌红苔黄腻。由于子宫脱垂均由气虚或肾虚引起,故脉沉乏力。
【治法】清利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