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 开创乙肝治疗新纪元
中医治疗乙肝六大原则
★中医治疗乙肝(乙型肝炎)重舌质
中医对舌诊非常重视,对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患者观察舌质的变化更有临床价值。
辨舌质可以反应脏腑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的盛衰。正常舌质淡红而滋润,舌质色泽由淡红到鲜红、红绛、紫暗,表示血热或热毒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久而成淤。对出现这些不同的舌质色泽变化的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患者相应做肝穿刺检查时可发现:舌质淡红、鲜红者,其肝脏病理变化多属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轻型,而舌质红绛。紫暗者则多属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的中型、重型或肝炎后肝硬化。观察舌质变化对判断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遣方用药确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医治疗乙肝(乙型肝炎)精辨证
中医学将慢性乙肝(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和肝郁血淤型5种类型,分别予以清利湿热药(如茵陈、胆草、苦参、黄芩、白鲜皮等),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元胡、郁金,木香、香附等),疏肝健脾药(黄芪、太子参、白术、扁豆、茯苓等),滋补肝肾药(如沙参、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枸杞、熟地、龟板等),活血化淤药(如丹参、赤芍、红花、桃仁、马鞭草、水红花子等)随证加减,辩证治疗乙型肝炎,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确切。
★中医治疗乙肝(乙型肝炎)调心态
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病情常出现反复,患者心情极度焦虑紧张,寝不安席,食少纳差,从而引起肝功能波动甚至居高不下。因此在用药同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是很必要的,这正是中医古代的“祝由”疗法。
★中医治疗乙肝(乙型肝炎)善调养
对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患者,中医注重四句话: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定期检查,遵嘱服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大有裨益。服药期间是否忌口,如不能吃葱、姜、蒜、韭菜、辣椒、冷饮、牛羊肉等,并无确切的科学依据,而戒烟戒酒则是必须强调的。
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往往因不同的医生而异。目前人们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一致处,也有不同处。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毒”邪;其不同处在于对其病变是否兼见湿热或气滞、血淤、脾虚、肾虚的认识上还有分歧。
★乙肝(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湿热夹毒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孔教授认为慢性乙肝(乙型肝炎)的原始病因为湿热夹毒,损伤肝脏以及继发的肝气郁滞和血络淤阻,因而治疗的关键是清利肝脏湿热、解毒、理气、活络。此外,根据乙肝(乙型肝炎)具体病情,或兼用温脾,益气,或兼用滋阴、养血,随证治之。
★中医治疗乙肝(乙型肝炎)辨气血最关键
中医专家认为,辨治慢性乙肝(乙型肝炎),辨气血最为关键。根据临床观察,将慢性乙肝(乙型肝炎)分为“气分肝炎”和“血分肝炎”两种基本证型,分别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治疗。
气分肝炎以清热利湿解毒、调理气机为主,兼以疏通血络;血分肝炎既要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同时也要活络祛淤、养血和血。这是因为肝脏既主疏泄、喜条达,其气机的畅达能促进血脉的运行;而肝脏又能藏血,故肝病恒多气血郁滞之病,因此其治疗也要兼顾气血,只是视具体情况而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