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患上重度风湿性心脏病只能坐着睡觉
晨报讯(记者/臧超纲)“你能明白这种感觉吗?”41岁的聂希玮问记者。坐在病床上的他,欣喜都写在了脸上。因患重度风湿性心脏病,41岁的他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平日无法躺下休息,近两年来甚至只能坐着睡觉。
昨天上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外科病房里,聂希玮告诉记者,从手术后的那天起,他就新生了。聂希玮是普兰店安波人,13岁时,被查出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从那时起,他的心功能每况愈下。19岁和26岁时,聂希玮先后接受了两次心脏手术。但没几年,心脏就再次出现问题,令他对自己的病彻底的失去了信心。几年来,他基本选择在家硬挺着。因为心脏功能病变严重,他已经下不了床,走不了路,连睡觉都无法平躺,就这样,他坐着睡了两年的觉。
10月29日,因为病重,聂希玮再次入院。医生检查发现,聂希玮心脏功能衰竭严重,而且其瓣膜粘连、钙化,如此重的患者如不手术治疗,时日不多。可由于他心功能差,加上他还有房颤,有下不了手术台的风险。
风心病——所有女性的潜在杀手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患者反复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风湿热,最后导致心脏瓣膜产生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病理改变的疾病,是瓣膜疾病的常见原因。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经明显减少,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很常见。在我国,部分地区风心病发病率仍然很高。
有一些病人突发肢体瘫痪、失语、昏迷、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且并发房颤。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由于心脏扩大,到了一定程度,心脏的跳动会变得不规则。这时,患者以前可以一口气爬5,6楼,现在爬2,3楼都很辛苦。房颤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心脏排血不畅,久而久之会形成血块,阻塞心脏的血管。有时,患者活动时,血块脱落形成血栓。根据血栓阻塞的部位不同,会发生肢体瘫痪、失语、昏迷、肢体缺血、坏死、肠道的坏死。
有一些妇女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平时没有太多症状,怀孕后逐渐出现心慌、心悸、气促等症状。这种情况,孕妇是比较危险的,处理不好,极易引起孕妇死亡。
但现在孔教授为我们广大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他根据祖传和多年就医经验,精心研制成功了风心康复汤,现在还有免费验方为您呈现,无疑是患者的治愈良机。
女孩更要警惕风湿性心脏病
汤女士37岁,家在广东农村地区。25年前,当她还是个12岁的女孩时,曾经得过一次咽炎,后来又经常脚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发现她越来越“娇”:人明明红光满面,稍微干一点农活却累得直喘气。结婚生子后,她的体力越发显得不济,不能出去工作,只能留在家里打扫一下卫生。家里人虽颇多微词,但看在她生了个大胖小子的份上,也没怎么计较。直到有一天,汤女士连起身都没有力气,全身瘫软躺在床上,家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们:汤女士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脸上经常有紫红晕、体弱无力恰恰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但令她不解的是,医生说她的病根就是25年前的那次咽炎。
医生介绍说,风心病最初表现出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当或炎症反复发作,即使受病情得到控制,也会留下运动耐力差、跑几步就要气喘的后遗症。
这种病对女性的杀伤力较大,女性患者数量大约是男性患者的2到3倍。女性容易在十二三岁感染该病菌并出现初期症状,到18岁后,由于心脏已经受到病菌侵袭,患者出现下肢肿胀、手脚发麻、抽搐等症状,如果放任风湿性心脏病发展下去,等到30多岁,特别是生完孩子后,病情便会迅速恶化,到时只能对心脏动手术来解决。为什么许多女患者十多岁患病,到了三十多岁病情相当严重了才来就医?风湿性心脏病具有迷惑性的一点在于,患者常“红光满面”,看上去似乎健康而漂亮。其实,由于患者心脏受损后,二尖瓣狭窄,血液从左心房回到左心室便受到阻碍,在肺里产生了淤血,才会导致面部双颧骨部位呈现紫红色。
医生强调,对于这种病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十二三岁的女孩,在咽部感染多发的冬春季节,一旦出现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而年纪稍大的年轻女性,如果发现自己颧骨处经常出现紫红晕,体力虚弱,全身酸软,动不动便感冒咳嗽、下肢肿胀,就应考虑是否是心脏出了问题。
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发症有哪些?
风心病主要并发症
1、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见,发生于50-75%的风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重体力劳动,妊娠及分娩等诱发。
2、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扑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心房颤动。
3、呼吸道感染,由于长期肺郁血,易引起肺部感染,并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栓塞,约占5-10%。是风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急性肺水肿,由于左心输出量减少,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内压力突然升高,结果大量血浆渗入肺间质及肺泡而产生肺水肿。
6、咽下困难,左房明显扩张,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
孔氏验方管专家提醒:风心康复汤能快速能扩张狭窄的瓣膜口,修复受损的各个瓣膜,增强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能有效抑制栓子的形成和消除栓子脱落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又能疏通心肌供血系统,提高血液质量,改善血管功能,优化心脏整体机能,全面解决心血管疾病及心肌缺血引发脑供血不足造成的脑血管疾病症状。通过临床验证,对早中期风湿性心脏病能完全治愈,对中后期风湿性心脏病治愈率达91%以上,并且能延长晚期病人10年以上的寿命,可以说是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风心病患者最佳用药。
西药无异于慢性自杀
有关专家指出,以往心脏病治疗药物效果不理想,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抓住治疗心脏病的关键。心脏病实质上是血管壁上形成的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症。要想治好心脏病,必须解决斑块问题。传统心脏病治疗药物,多着眼于如何溶解斑块。然而,血管内脂质等垃圾不断沉积,不断在形成新的斑块,药物溶解斑块速度远远低于新斑块形成速度,即使患者天天吃药,病情还是得不到好转。服用西药治标不治本,毒副作用大,后患无穷,一旦服用,很容易形成依赖性,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法,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会加重自己的病情恶化。服用风心康复汤,你不必再为药物的毒副作用担心,只需五期,彻底搞定风湿性心脏病。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系指风湿性心脏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
正常成人二尖瓣瓣口开放时,瓣口面积约为4-6平方厘米,瓣孔长径为3-3.5厘米。瓣口面积小于2.5平方厘米或瓣孔长径小于1.2厘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临床上根据瓣口面积缩小和瓣孔长径缩短的程度不同,将二尖瓣瓣口狭窄分为轻度〔2.5-1.5平方厘米或长径大于1.2厘米〕、中度〔1.5-1.0平方厘米或长径在1.2--0.8厘米〕和重度〔1.0-0.6平方厘米或长径小于0.8厘米〕狭窄。
心脏瓣膜的狭窄与关闭不全都会影响正常血流的输送,形成在关心室和心房的扩大,最后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而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现象。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称作二尖瓣面容。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有其周围血管体征。
本病病因一般认为起于风湿热的急性发作期间。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主要是全身性变态反应,病变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瓣膜及心肌。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
常见的风心病治疗误区:
1.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药物。心血管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应当是逐渐调整治疗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病情控制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病情未能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
2.不用药亦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器具如降压帽、鞋垫等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可靠性,就绝大多数心血管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3.新药、贵药就是好药。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心脏病药物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4.忽视检查,监测和记录。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病情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 这是因为目前的治疗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病情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心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心脏病患者应学会检测心律的正确方法,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治愈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5.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90-130/60-90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
孔氏验方管专家建议:特效中药验方风心康复汤具有驱风通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振奋心阳,防止风湿再次发作,阻断侵犯瓣膜的通道,药物直达病变瓣膜,疏除瓣膜表面瘀垢,使瓣膜变得柔软并富有弹性,使受损的瓣膜得到修复。不但对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的风心病患者缓解和治愈疾病,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年益寿,抗复发作用持久。
风心康复汤与潜在病魔抗争到底以解救病痛中的人们
孔彪儒,我国著名中医教授,从医50年救人无数。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提高—完善,呕心沥血研制出数十种难治愈好复发的疑难疾病特效验方,风湿性心脏病的特效验方“风心康复汤”就是之一,历经八年研制成功,风心康复汤,纯中药选材,通过独特的熬制手段,药力强劲,药效倍增,无论病情轻重,病史长短,服用此药30天,症状明显改变,连续服用3—6个疗程彻底治愈,不复发,标本兼治,疗效稳固。
风心康复汤成功打败健康杀手——风湿性心脏病
特效中药验方—风心康复汤,非手术治疗风心病,阻断侵犯瓣膜通道,修复瓣膜内膜损伤,提高心脏功能,三效合一,救心,护心,养心,彻底告别风湿性心脏病只能靠手术治疗的时代,安全有效又省钱,是现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最佳的选择。
吉林省天泽堂中医院孔彪儒教授,根据祖传秘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精辟理论,采用中药现代化知识,科学配伍,辩证施治,研发了特效的风湿性心脏病特效验方“风心康复汤”,研究表明:服用1-2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感觉较为明显,病情缓解,一些症状消失,服用2-3个疗程时,患者感觉疗效进展不太明显,但实际上药物在体内已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渡过这个平台期后,发生“质”的飞跃,患者普遍感觉症状进一步改善,且疗效逐渐稳定,此时应坚持服药,直到痊愈,万不可掉以轻心或灰心丧气而前功尽弃。
经过大量临床观察而科学设计的6疗程方案,是我院中药治疗体系的关键所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能对照疗程表,就能惊喜的看到阶段性的病情恢复情况。风心康复汤,已经走在了现代中医药科技革命的最前沿,站在了中医药现代化星火科技的制高点,成为中医药领域又一颗璀璨明珠。
孔氏验方管独家验方慷慨巨献
基本方:制草氏30g,党参30g,麦冬12g,玉竹15g,制寸子10g,茯苓30g,制牟大30g,甲珠20g,泽兰20g,制与又20g,车前子20g(包煎),葶苈子15g,百部10g,冬虫夏草1g,制草今1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浮小麦60g,焦三仙各15g,炮姜10g,焦术10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3次,15付一个疗程
方解: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西医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重者进行手术治疗。孔教授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特效验方风心康复汤,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把辨病与辨证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效果令患者十分满意。方中制草氏提高人体免疫力;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制牟大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以上三味中药为本方君药;党参补气兼能养血;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制寸子回阳救逆,补肾益肺,散瘀止痛;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甲珠疏畅经络,透达关窍;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制与又祛风寒湿痹,补益气力效果非凡;以上七味中药为本方臣药;车前子祛湿气治腰痛;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强心;百部温润肺气,止咳,杀虫;冬虫夏草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抗疲劳;制草今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煅龙骨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煅牡蛎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浮小麦止汗,退热除烦;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焦术补气健脾;以上十味中药为本方佐药;焦三仙消食导滞,健运脾胃为本方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