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全民养生成为了最新的时尚。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及养生节目、书籍充斥市场。重视养生当然不是坏事,但有专家提醒,现在不少人把养生作为生活的绝对重心,给自己的衣食住行制定一整套“养生程序”,如果哪天没按程序执行、漏掉其中一项,或者身体有丁点儿不适,就会感到焦虑。理性养生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过分的追求养生,那么将进入生活的误区。
有关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85%的人坦言当前过度养生也是一种病。
受访者中,32%的人自称是热衷养生的“养生控”;50%的人感觉身边存在不少“养生控”。
关注养生是好事,但现在很多人的路走偏了。
一些养生书籍太夸张,专家看了都生气。
对于过度养生现象普遍的原因,67%的受访者认为源于“食品信任危机”;64%的人认为,是一些养生节目、书籍误导消费者;48%的人将原因归结为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
大家开始重视养生,是好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急功近利,走向了非理性的道路,所以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养生大师”走马灯似地粉墨登场,各种养生书籍一直稳坐各网站畅销书排行榜,有关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品开始削尖脑袋,往“养生”这个概念里钻。
不少人过度养生,与一些商家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告诉消费者“你必须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必须如何才能更健康、少生病”,由此让一些缺乏医学常识的消费者,感到焦虑与恐慌。“商家那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很多养生保健品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透露,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约5600亿元,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到2020年,市场总量将突破4500亿元。
在此我院专家提醒广大读者,理性养生,不要盲目跟风。分清楚养生保健和中医药治疗的区别,不要自己炮制药酒。中医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专家大夫进行辨证施治给予的处方,是科学合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