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将至
天文和气象专家称,明天将迎来24个节气的“雨水”,今年的雨水节气出现在2月18日20时01分35秒。
公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一般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正是大地回春气温上升、雨水逐渐增加的时期。今明受冷空气的影响,可能出现降雪天气,风力也有所加强,有四到五级的偏北风,不过这场雨雪时间短暂,天气在19日就会好转,气温也会很快回升。
雨水节气,乍暖还寒,犹记保暖
“立春”是春天的序幕,而“雨水”则是春天的“转折曲”。立春时节如果说是春寒料峭的话,那么雨水时节就是乍暖还寒。
雨水季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逐渐向北挺进,而冷空气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18日就是雨水节气,雨水后气温会逐步回升。不过这个节气是冷暖空气交锋明显的时期,天气乍暖还寒。气象专家提示大家:在此期间,尤其要注重保暖。
雨水时节,如何调理
我国著名老中医孔彪儒教授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尤其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往往对人体的内部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一、“春捂”很必要。千万不要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欲减外衣。然而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如此过早减衣物,容易伤骨关节而致病。那么如何“春捂”呢?
1、乍暖还寒宜“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寒气往往自下而上,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不少女性过早患上裙装,因此是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的高发群体。
2、保暖适当莫“捂”过头:“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早晚较冷,可适当“捂”一会儿,而中午时可适当减衣服。
二、老、弱者切忌冷水。按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因此,在雨水时节,老、弱者切忌使用冷水。
三、洗头必须及时吹干。洗头之后,水分会在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集于头部,从而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一旦被冷风吹过,更容易患上“偏头风”之症。因此,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
四、饮食上忌燥热、勿食凉。“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