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 糖尿病的新的治疗之法!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症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分型:
(一)燥热炽盛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二)气阴两虚型
症状: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
(三)阴虚火旺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
(四)阴阳两虚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滋阴,调补阴阳
(五)脾肾阳虚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治法:健脾温肾,阴阳并调。
(六)瘀血内阻型
症状: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独特优势!
优势一:中医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生是在阴虚的基础上,加上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外因作用下发病的,脏腑涉及肝、胆、脾、胰、肾、胃,因此,在治疗上强调阴阳平衡,整体调节,从而达到恢复胰腺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既降糖,又可防止低血糖。
优势二:中医遵循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治疗糖尿病,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病征,甚至不同的季节及生活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法,因人而异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不同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血糖,降低血粘度,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优势三:改善症状明显。
改善症状明显是治疗的一大优势,如:多饮、多食、多尿、乏力、肢体麻木、水肿、便秘、腹泻等,服用中药后能迅速减轻或消失,与西药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可明显的增强其降糖作用,并减少其用量及副作用。
优势四:对慢性并发症有显著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对慢性并发症有显著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中医均能有效的治疗和遏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