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癔症” 引发无由怪病!
墨西哥一中学600女生集体恶心、肌肉萎缩
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间,墨西哥的一所免费寄宿制女子中学怪事不断:该校在两名女生突然发生肌肉萎缩和恶心后,相继有600多名学生先后不明原因地出现相同症状。
安徽省111名学生接种疫苗后,40多人陆续出现不良反应
2005年安徽省宿州市水刘小学的111名学生在接种甲肝疫苗时,40多人陆续出现了头晕、胸闷等不良症状,但经过检查并无病理依据。而同年在四川简阳的武庙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又发生了同班13名女生接连出现食物中毒体征的怪异事件,而其中大部分人的化验指标一切正常。
甘肃68名小学生“集体中毒” 后被专家诊断为“群体癔病”
2010年4月23日上午8时许,甘肃省陇西一小学68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痛、视力不清等症状。在出现这种症状前,学生们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农药味。在当地治疗几天后,有11名学生被带到兰州治疗。学校没有集体食堂,学生没有集体喝水,周边334家农户也没有发现违规使用农药情况。最后,甘肃省陇西县卫生系统专家组给出的调查结果是“群体心因性反应”,即群体癔症。
心理学家表示,这样的现象看似令人费解,实则是一种“集体癔症”。
“集体癔症”不等同于简单行为模仿
据多次“集体癔症”事件发生后,有关专家进行了分析后表示,“集体癔症”的患者并不是在故意相互模仿,而是当一群人面对同一个恐怖事件或者共同关心同一个突发状况时,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出现了共同的精神障碍类的癔症反应,并直接表现为躯体化特征。
“这些集体发病的学生年龄相似,日常在一起学习,也就形成了一定的亲密关系。与此同时,他们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也比较相似。他们本能的感性认知方式使他们容易在某种不良暗示的状况下,出现比较异常的躯体反应”。
同样道理,安徽的“疫苗晕眩”事件也在表明,当第一个学生因为体质较差而晕倒时,其他的同伴便开始在一种强烈的“注射就会晕倒”的心理暗示下开始陆续出现相似症状,而并非是有意希望自己晕倒。
“集体癔症”缘于“同病相怜”的心理暗示
专家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集体癔症”属于精神疫病,它缘于患者心理上产生的剧烈矛盾或者受到的不良暗示。发病时通常表现为喜怒无常、神经过敏、胸闷、心慌、呕吐,严重时甚至出现手足或者全身麻痹、痉挛,还有的则表现为意识障碍以及低昏迷状态。
比如发生在墨西哥的“集体癔症”,起初只是两名女生因故出现肌肉萎缩与恶心,但是这种消极症状在学校“每年只能见父母两次”等苛刻校规的催化下,使周围的人很容易将病因与之相连,继而在发觉自身面临相同处境时产生同样的感受。
“集体癔症”也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情绪传染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被安利推销员游说的经历。在他们热情洋溢的言辞中,你可能很容易就被他们说服并大掏腰包,甚至更会被他们的大家族吸纳,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事实上,在安利的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情绪激昂,信心鼓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那种亢奋的气氛可能会让第一次参与其中的人感觉不适,但几次下来,这种气氛就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一种非常积极的暗示作用,使人产生期望融入其中的冲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体癔症”有时也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情绪传染。但是这种暗示性极强的群体情绪一旦脱离特定环境,便很难维持长久效应。
专家支招:免疫“集体癔症”掌握三大法宝
(一)学会发泄。
“集体癔症”的爆发经常与当事人积累的不满、愤怒等原始情绪达到峰值而无处发泄有关。因此,遇事要避免压抑,及时与人沟通并表达自身感受,同时努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运动、旅游、K歌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学会拒绝。
很多被传染上“集体癔症”的个案提示我们,当一个人持续接受自身排斥的事物时,很容易对环境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将别人的病症归因于此并迅速接受“传染”。因此,不要一味被动接受要求或指令,在适当时候根据自身情绪状态拒绝别人不合理的安排或拆迁。
(三)学会隔离。
如果你是遇事敏感,容易引发情绪焦虑的人,那么当你身边的同伴出现各种异常症状时,不要急于探究原因,最好先将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实施“有效隔离”,避免与他们谈论病发细节,尽量与团队中“免疫力”相对较高的乐观人士增加接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