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的鉴别
【性状鉴别】
南葶苈子
① 呈长圆形而略扁,长约1mm,宽约0.5mm.一端钝圆,一端近截形,两面常不对称。
② 外表棕色或红棕色,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密网纹,可见二条纵纹。
③ 压碎后富油性,气微,味微辛并有粘性。
北葶苈子
① 呈扁卵形,长约1.5mm,宽0.5mm~1mm.一端钝圆;另一端渐尖而微凹、凹处现白色点(种脐)。
② 表面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可见2条纵列的浅槽。
③ 味微辛,遇水粘滑性较强。
【显微鉴别】
北葶苈子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由许多粘液细胞组成,厚达216μm,基部为未液化的纤维素条,呈乳头状突起。
② 栅状细胞层侧壁及内壁增厚,木化,宽26μm~34μm.
③ 色素层细胞颓废,色深。
④ 胚乳细胞一列,内含糊粉粒。
⑤ 子叶及胚根细胞,壁厚,呈不规则多边形,内含糊粉粒。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置试管内,加少许氢氧化钠,加热,放冷加水2ml~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
① 加5%HCl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备的醋酸铅试纸,显光亮的棕黑色。(检查异硫氰苷类)
②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少许,置白瓷板上,加水溶解,再加制备的滤液1滴,即显紫红色。(检查异硫氰苷类)。
称取药材约0.6g,测定其膨胀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北葶苈子不得低于12;南葶苈子不得低于3.